close

■12月12日,在南京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人們觀看國家公祭日主題標語牌。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 國家公祭祭奠誰?如何參與國家公祭?……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記者專訪了相關專家學者,對公眾關註的問題一一做出解答。
  國家公祭祭奠誰?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化學武器死難者、細菌戰死難者、勞工死難者、慰安婦死難者、三光作戰死難者、無差別轟炸死難者……今年7月6日上線的國家公祭網主頁,列出了七類遇難對象供海內外網民悼念。
  既然國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殺”定名,公祭時間也確定為每年的12月13日,為何公祭對象卻如此“寬泛”?
  “南京大屠殺事件是侵華日軍滔天罪行中最典型的一例,但南京不是全部。”作為國家公祭日設立專家組成員,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告訴記者,近代以來,日本帝國主義魔爪遍及中國各地,無數同胞遭遇殺戮。因而,專家組經慎重考慮後認為,既然是舉國公祭,應將更多的戰爭死難者作為對象。
  讓人欣慰的是,今年2月27日通過的法案,明確公祭對象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被殺戮的同胞。朱成山表示,日本帝國主義染指我國,最早可追溯到1874年侵略臺灣,此後一直到1945年宣佈投降,日寇在中華大地肆虐,燒殺擄掠,無所不用其極。其間被日軍屠殺的都應成為公祭對象。
  如何參與國家公祭?
  災難的歷史,理應成為民族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規格舉行國家公祭,更需全民一起參與。
  自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越來越多的公眾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在“萬人坑”遺址邊默哀,在“哭牆”前獻花;數以千萬計的網民,在國家公祭網和手機客戶端上,進行網絡祭奠。
  13日,首個國家公祭日當天,又該如何參與?
  朱成山等專家建議:為遇難同胞送上一篇悼文或幾句祭語,用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思與悼念;打開電視、廣播或網絡,隨時註意南京主會場的公祭儀式,在警報聲響起的那一刻,立即停止手中的一切,在警報聲中肅立、默哀;關註公祭儀式的細節設計,領悟“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的要義。此外,當天應盡最大可能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短暫的公祭儀式很快就會結束,更重要的是要從中收穫銘記歷史的責任、振興國家的擔當。這是舉行國家公祭的要義所在。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副會長張生表示,首個國家公祭日後,公眾更需加強對南京大屠殺歷史與我國近代史的學習,從歷史汲取教訓,獲取奮發的力量。
  講述
  小孩趴在死去的母親身上吃奶
  據新華社電 歷史上每次南京城池失守都意味著一場大災難,但沒有一次能如1937年冬天的那場大屠殺那樣讓人無法忘記、無法原諒。
  今天,南京正南的中華門城樓慵懶地躺在冬日的餘暉中。瓮城城堡外側灰白色牆磚上斑駁的彈孔仍清晰可見。時光恍若回到77年前。1937年12月6日,侵華日軍向南京發動全面進攻。中華門是“南京保衛戰”戰事最激烈的地方之一。13日,谷壽夫帶領日本第六師團突入南京城,其他幾個城門也相繼失守。
  南京淪陷後,日本人發現了常志強及父母、姐姐還有五個弟弟的藏身之處。“他們見人就殺,用刺刀戳,用槍打。”86歲的常志強回憶說。
  日本兵用刀刺向他的母親。他最小的弟弟還未斷奶,被母親抱在懷裡,後來掉在了地上,被日本兵用刺刀挑起來拋出去六七米遠,落下就不動了。
  當時不到10歲的常志強趕快伏在弟弟的身上保護他,隨即昏了過去。等他醒來,除了姐姐,父親、母親和弟弟們都遇害了。
  常志強無力給親人料理後事。很久以後他才聽說,親人的遺體被就近埋在了小王府園後面的菜地里。當地收屍的人告訴他,有個小孩趴在死去的母親身上吃奶,奶水、淚水、鼻涕結成小冰塊,母子倆凍在一起,怎麼也拉不開。
  每年12月13日,常志強總會獨自一人回到親人遇難的地方憑吊。現在那裡成了居民樓,但是掛著“小王府園”門牌的小巷子還在。沿著這條一百多米長的小巷子走到拐角,常老指著一個樓房低聲說:“那裡就是我一家人被刺死的地方。”
  《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第六集發佈
  據新華社電 國家檔案局12日在其官方網站發佈七集網絡視頻《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的第六集《對日軍南京大屠殺案罪行的調查與證詞、判決書》。
  《對日軍南京大屠殺案罪行的調查與證詞、判決書》展示了由南京市檔案館收藏的南京市市民呈文3件、《堵述初:敵人對於南京之毀壞及其暴行一斑》《南京首都地方法院檢察處奉令調查敵人罪行報告書》《南京市臨時參議會南京大屠殺案敵人罪行調查委員會調查表》等材料,由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收藏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秀英證詞》《南京大屠殺主犯之一谷壽夫判決書》等材料。  (原標題:12·13國家公祭祭奠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x49mxvm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