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社部:將推進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
  
  新華社 圖
  2012年勞動力資源總量比上年減少345萬人
  2012年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下降0.6個百分點
  勞動力資源與老年人口的比值下降,2007年為6.85∶1,5年後急劇降到4.83∶1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符合我國實際。
  勞動力供給總量將逐步減少
  “退休年齡是一項重大社會經濟政策。”胡曉義說,“從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和蘊含矛盾看,確有必要將研究延遲退休年齡問題提上日程。”
  胡曉義說,目前我國城鎮人均預期壽命達75歲以上;加上勞動條件改善,平均勞動強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如果繼續維持較低的退休年齡,一方面不利於調動中青年人勞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續、合理提高。目前,我國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人口預期壽命達到74歲(城鎮更高),而企業職工男女平均實際退休年齡只有54歲,明顯偏低。
  同時,我國總的就業形勢依然是勞動力供大於求,但2012年首次出現勞動力資源總量絕對下降的現象。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預示著未來我國勞動力將逐步進入供給總量減少時期。
  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高峰加速到來。從全國勞動力資源與老年人口的比值看,2007年為6.85∶1,5年後急劇降到4.83∶1。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前的撫養比(繳費者與領取待遇者之間的比例)為3.03∶1。據預測,2030年前後,養老保險撫養比將提高到2∶1以下。
  “漸進式”包含多層含義
  胡曉義說,綜合分析我國勞動力供求和老齡化程度等經濟社會發展因素,參考國際經驗,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退休年齡現狀和訴求,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採取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方式,既能確保政策調整前後平穩過渡,也不會對當期的就業狀況造成太大影響。
  “根據我們對三中全會決定精神的初步學習和理解,‘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包含著多層含義。”胡曉義說,“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預告,不能今年宣佈明年就實施,而要讓公眾、特別是相關群體有必要的準備期。”
  二是要分步走,比如先從退休年齡最低的群體開始,從人力資源替代彈性繫數低的群體開始,逐步擴展到各類群體。
  三是要邁小步,比如每年只延遲幾個月,小步徐趨,用較長的一段時間完成平滑過渡。
  四是要多措並舉,在延遲退休的同時,嚴格控制提前退休,進一步強化養老保險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調整產業結構、開發更多適合中老年人又不與青年人爭奪工作機會的崗位,加強中老年人技能培訓,並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業的扶持政策等等,以最大限度降低對相關群體的不利影響。
  決策具有三大特點
  胡曉義說,決定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是黨中央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角度出發,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
  “全局性,即這項政策涉及多個領域,是綜合性很強、又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政策。”胡曉義說,“長期性,即這項政策不是只考慮一兩年、十幾年,而是涉及相當長時間的制度安排;戰略性,即這項政策關係到我國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挑戰,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發揮優勢,增強國力。”
  縱深
  延遲退休可增加勞動力 減緩撫養比提高的趨勢
  “眾所周知,經濟發展是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力資源供給做支撐的,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過去濫用青壯年勞動力的粗放方式,更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效能。”胡曉義說,“加強技能培訓、適當延遲退休年齡等都是增加擴大勞動力供給量、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
  在胡曉義看來,隨著養老保險撫養比的提高,“保證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總體平衡、制度可持續發展,需要採取多種增收減支措施,如擴大覆蓋面、增加財政投入、多渠道籌資、提高結餘資金收益率等”。“但適當延遲退休年齡、減緩撫養比迅速提高的趨勢,也是重要舉措之一。”他說。
  胡曉義也指出,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勞動者受教育年限不斷延長並形成起始工作年齡普遍推後的格局,如果退休年齡仍維持較低水平,將限制中老年人力資源特別是女性人力資源充分利用,並影響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從目前實際情況看,許多專業技術崗位(醫生、教師、科研人員等),五六十歲正是經驗豐富、技藝純熟的階段,而且這種高端人力資源的替代彈性較低。如果早早退休,是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
  鏈接
  胡曉義介紹,目前世界上170個國家和地區中,正常退休年齡,男性集中在60歲和65歲,女性集中在60歲。1989年至2009年的20年間,有65個國家提高了退休年齡;男性平均退休年齡由60.01歲提升至61.01歲;女性由57.87歲提升至59.38歲。凡是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國家,都已實施或準備實施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雖然也有不同意見,但看來已成普遍趨勢。
  相關
  胡曉義:四方面解決養老金“雙軌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近日說,人社部門不斷完善方案設計,按中央決策出台實施,解決養老金“雙軌制”。
  “雙軌制”不利於促進社會公平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作為再分配重要手段的社會保障要更加註重公平,合理調節社會收入關係。”胡曉義說,“而‘雙軌制’的長期存在引發了社會矛盾,顯然不利於促進社會公平。”
  因此,不論國際上的各種制度安排如何,從我國國情出發,解決“雙軌制”問題必須提上改革日程,胡曉義說。
  胡曉義強調,以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的“單軌制”變為特定時期的“雙軌”並行,再到今後逐步“並軌”,是一個歷史演進過程,也可以說是一個“螺旋式上升”過程。
  五方面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
  “總的思路是依法依規,適應特點,平穩過渡。”胡曉義說,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大體應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與企業總體一致的統賬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模式,體現公平。二是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建立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社會統籌互濟,均衡單位負擔;三是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基本養老金水平與個人歷年的繳費水平、繳費年限掛鉤,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權利與義務相對應,更好體現整個職業生涯的貢獻。四是改革基本養老金待遇調整辦法,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待遇確定和調整機制,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適應;五是建立職業年金,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改革過程中,要做好新老制度銜接,力求平穩順利。
  胡曉義說,我們將繼續深入調研,細化方案設計和測算,不斷完善方案設計,適時出台實施。
  四方面入手解決“雙軌制”
  胡曉義說,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一是逐步化解“雙軌制”矛盾,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逐步化解同類人員養老待遇差別奠定基礎,更好地體現社會公平。
  二是要有利於實現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黨中央確定社會保障的基本方針是“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其中全覆蓋也應當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內。
  三是有利於更好保障各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權益,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基金社會統籌,按照“大數法則”調劑使用基金,有利於均衡各單位的負擔,確保各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
  四是有利於保障人員流動時養老關係順暢轉移接續,實行大體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職工無論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怎麼流動,養老保險權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有利於形成人力資源市場機制,促進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本組稿件據新華社  (原標題:人社部:將推進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x49mxvm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